清心自守寻廉洁,心如明镜光无尘。
廉洁正直情难变,清白无私是豪情。
贪婪欲望要抛却,行止正直无间断。
廉洁之心为指南,一生铸就清风范。
廉洁,是一种品质,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文化。廉洁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成为廉洁文化的代言人。廉洁文化的力量来自每个人的潜移默化,它寓意着正直、诚实和责任感。当我们始终保持廉洁的生活方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我们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廉洁文化将使我们明白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自主地做到廉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廉洁文化的实践并非易事,毕竟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各种诱惑和挑战。然而,正是廉洁文化的引领,我们才能够坚定地面对这些挑战,做出正确的抉择。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廉洁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对自我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追求。面对权力的争夺,我们要时刻坚守道德底线,做到守土有责,廉洁奉公。面对声色犬马的诱惑,我们要坚守自我原则,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东汉名臣,羊续任南阳太守期间,有天一位下属不知道是买多了怕坏,还是家里打鱼了,再或者就是想和领导混个脸熟,就给老羊送了一条。好家伙!老羊客客气气的接受了!但他没有反手交给管家老王或厨娘,而是将鱼悬挂在大厅之上,大家还以为他要做鱼干或者熏鱼呢!没几天,下属又提着鱼来了,原来他确实有事相求!老羊指着挂在大厅的鱼说道,“小兄弟以后就不要送了,上次送的我都挂在了大厅,你看!”。自此,就留有“羊续悬鱼”的典故。
北宋名臣,有“包青天”之美誉。包拯在庐州府做官时,有个亲戚犯了法,被扭送到官府。老包弄清楚缘由后,二话不说,秉公执法,依律将亲戚打了一顿板子。他上任端州知府之前,该地盛行不正之风——地方官员借向皇帝进贡之名,趁机搜刮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作为结交权贵的“敲门砖”。包拯上任后,坚决刹住不正之风——要求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进贡所需。据历史文献记载,他在任期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留下了“不持一砚归”的典故。老包不仅生活非常俭朴,还订立《家训》:后代子孙做官的,如有贪赃枉法的,不能回家;死了以后,也不能进祖坟。
廉洁著名典故数不胜数,这些廉洁人物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廉洁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我们每个人行为的真实写照。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和机会,我们可以选择去追求短暂的私利,也可以选择去坚持正直和诚实。当我们选择后者时,我们不仅在道德上感到高尚,还为我们自己创造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廉洁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课题,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保持纯粹的心灵,发掘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和追求公正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