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被后辈们传唱七十余年,至今仍然分外嘹亮。他们战无不胜,毫不畏惧,把生命和鲜血滴滴点缀在伟大的祖国母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
10月12日,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上,全体党员共同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该片以抗美援朝为大背景,讲述了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作为一个新生儿还不够强大,而朝鲜内战,美军不断在中朝边境挑衅,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美,雄兵出击。
影片中,人物形象丰满,鲜活生动,各有特色。毛岸英说,“我爸爸二十八岁的时候,在上海干了一件大事,我也二十八岁了。”彭德怀那段话:“我们生在这个年代,牺牲是一定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一辈,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听完真的感触颇深,这或许就是雄兵出击的主要原因吧。李默尹、伍修权……还有一些感人至深的场景,比如志愿军官兵们在战斗中互相搀扶着前进,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还有那些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的枪口,这些场景让我热泪盈眶,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可贵。
影片中许多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38军113师夜渡大同江便是其中之一。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打响前,38军113师接到命令攻打德川城,因时间紧迫,战士们需在寒冷的天气涉水渡过大同江。“就是跑死,也要跑死在三所里。”14小时行军多达70多公里,简直是个奇迹!还有后面脱裤子过江,真的很佩服志愿军战士们的毅力与魄力,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们没有怕过。对抗强大的敌人,他们不曾退缩,他们作战灵活、有勇有谋的智慧,顽强的意志也感染着每名党员。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松骨峰战役,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因此也有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三连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少成,副连长孙醒……他们都是英勇抗战的好儿郎,也是敌人口中最惧怕的“魔鬼”,他们与敌人拼搏到最后一刻,直至献出生命。在老李要带兵去守松骨峰侧翼时,特别是那两名士兵大声说:“我们是三连的战士啊,三连在松骨峰呢。”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定和决心。当问到松骨峰还有活着的吗?还有吗?还有能打的吗?战士们都举起了手,那一幕,真的泪目了。他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但是他们依旧义无反顾。
通过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志愿军官兵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祖国的安全,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我为有这样一支英勇的军队而自豪,我为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英雄而自豪。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和珍惜,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