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聚焦扶贫有作为 精准扶贫暖人心 --公司扶贫帮困纪实
发布日期:2022-08-30    点击量:2540   作者:李杨   来源:
字号:

公司在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以来,在开展传统的春节送温暖工作的基础上,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项救助”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精准帮扶工作长效机制,通过精准运作、精准界定、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在改善公司民生、促进公司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精准运作,强化监督帮扶“零失误”

公司工会每年制定并下发《关于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规范了困难职工及子女申报摸底、公示审核、救助金发放程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救助,为精准施救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事前公示制度,要求基层分会在上报前,提前在队伍公开栏公示7天,接受职工群众监督,保证了帮扶工作的公平、透明。同时,推出了诚信跟踪服务,定期对生活兜底家庭的人口、收入、房产、子女上学等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对家庭状况发生变化的家庭及时进行调整;开展助学承诺活动,要求每位受助学子签订一份助学承诺,在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的同时,要心怀感恩,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争做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自2013年起,公司工会共为157名困难职工家庭学子发放助学慰问金16万余元。

精准界定,把握“三个工作原则”

公司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金秋助学”摸底工作,每季度通过集团工会帮扶系统联网审核困难职工档案工作。在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界定过程中,注重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建档原则。凡是纳入公司救助范围的困难职工,纸质档案必须齐全,并通过“帮扶系统”联网管理,杜绝了重复申报现象。二是审核原则。将困难职工界定的重点放在职工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审核上,有子女上学、家庭成员大病等其他困难的家庭,还要审核相应的入学和医疗花费证明,确保掌握信息的真实、准确。三是核准收入原则。明确了家庭人均收入认定和计算办法,对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但无法提供收入证明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有效杜绝了困难职工摸底过程中收入不实的现象。

精准帮扶,建立“一站式”帮扶体系

自2013期,公司相继在各基层分会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以集团公司“三项救助”、“金秋助学”和“春节送温暖”帮扶为重点,救助程序公开透明,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实现了“一站式”帮扶。认真开展生活兜底帮扶,对家庭收入低于1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反算兜底差额;建立起全面助学帮扶长效机制,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大病的困难职工,以及困难职工子女纳入“省天教助学”救助,每年按照1000-2000元的救助标准,提供从大专到本科阶段的救助;将其他困难类型的职工子女全部纳入公司助学救助。每年按1000元的救助标准,提供本科阶段的救助;在医疗报销的基础上,为职工及直系家属大病提供医疗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职工家庭,不限参加医保类型,按照困难程度和医疗自费情况,采取分类、分段的医疗核算方式,给予困难职工家庭不设上限的医疗救助;对达不到“三项救助”条件,但因职工或直系亲属大病等特殊困难家庭继续开展传统的春节送温暖救助,帮助这部分家庭安度春节,确保帮扶工作全覆盖、无遗漏。为杜绝现金发放的漏洞,自2019年起,实现“三项救助”、“金秋助学”和“春节送温暖”救助金全部通过银行卡发放,确保发放工作精准到户。

精准施策,拓宽渠道帮扶有成就

多年来,公司工会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从资金帮扶延伸到政策帮扶、生活帮扶和精神帮扶,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多样化、常态化。一是依托政策帮扶。自2012年起,先后对186名困难职工、157名困难职工子女、57工伤慰问进行了帮扶和慰问,有效缓解了企业帮扶的压力。二是“交友帮扶”。公司领导干部先后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17户,通过思想疏导、政策指导、就业帮扶等形式,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变输血为造血,帮助9户困难职工家庭摆脱了贫困。三是爱心帮扶。公司工会经过多次调研,提出了“三不待岗”建议(既在同等条件下,必须保证单职工家庭不待岗,夫妻双方同为企业职工,至少保证一方不待岗,家里有两名以上子女上学的不待岗),为公司安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人性化决策参考,有力维护了矿区的稳定。

多年来,公司工会按照“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作为企业工作宗旨,将共建共享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而关注公司困难群体、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工作,既是公司党政坚持走群众路线、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也是公司落实企业宗旨应尽的社会责任、更是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一项民生工程,在凝聚人心、增强职工归属感、提升职工幸福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