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消融,晨光透过窗棂,洒下一片温润的微光。庭院的迎春花,最先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悄然绽放出细碎的鹅黄。一年四季的轮回中,立春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瞬,却是岁月更替里最具象征意味的一个刻度。它昭示着万物新生,昭示着光明再临,也昭示着长冬的终结。
它昭示着万物新生,昭示着光明再临,也昭示着长冬的终结。感知季节更迭的微妙痕迹。空气不再刺骨,风里夹杂着泥土的腥气,像是深埋地下的种子开始松动。路旁的柳树还未吐绿,枝条却已隐隐透出柔软的气息,仿佛只需再等上一场细雨,就能让嫩芽破壳而出。此刻,田野还未完全苏醒,但积雪融化的声音已然在大地深处流淌。那是春天的脚步,轻缓而坚定,一寸一寸地渗透进冻土。蛰伏了一冬的草木,即将从沉睡中苏醒,而人们也仿佛因这节气的到来,生出某种隐秘的欣喜。
立春的食俗,也是一道留在记忆深处的风景。民间有“咬春”的习惯,吃上一口春卷、萝卜,寓意迎接新春的勃勃生机。最有趣的是北方人常说的“打春牛”,泥塑的春牛被鞭打,象征着惊醒大地,催促万物复苏。那些看似简单的习俗,实则藏着祖祖辈辈对时令变迁的敬畏,对自然运行的理解。立春之日,既是时间的开始,亦是希望的寄托。在这个节点,人们会卸下旧年的阴霾,重新许下心愿,期待新的日子能如初春般明朗而温润。
然而,立春之春,并非蓦然即来的盛景,而是缓慢孕育的希望。尽管春回大地,但冬的余韵仍未散尽,乍暖还寒,春光隐忍而内敛。它不像仲春那样繁花似锦,也不如暮春那般浓郁绚烂,而是藏匿于枝头微微鼓起的花苞之中,藏匿在泥土下蠢蠢欲动的根须之中。
立春的美,在于它的“未至之至”。春天尚未完全抵达,但你却能在风里嗅到它的味道,在日光下感知它的温存。在这种微妙的等待之中,一切生命都仿佛处于某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像是箭在弦上,即将冲破时间的桎梏,进入一场全新的生长。这种“未至”的张力,令人心生期待。就像旅人望见了远方的一抹晨曦,知道光亮即将降临,却还需步步向前,迎接真正的晴朗。
立春之后,日光会一日比一日明媚,空气里的寒意也会逐渐消散。田间的泥土将变得松软,溪水将破冰而流,而人们心中的愿景,也会随着渐渐升温的日子,生出真正的枝丫。这是万物新生的起点,也是人生重新出发的契机。旧岁里的遗憾、失落,仿佛都可以随着立春的风,慢慢化作过往尘埃。所以,在这春意初萌的时刻,在心底写下一张属于自己的“立春帖”吧,以新岁为约,怀揣希望,步履不停,迎接属于自己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