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明天要去扫墓的哦!”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扫墓?”我轻声重复,仿佛在确认这个即将到来的日子。
“对呀,清明节呀。”孩子的话语简单而直接,却勾起了我深藏的记忆。
是呀,又是一年清明节。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离死别似乎变得越来越常见,但那份对故人的思念却从未减退。民谚有云:“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记忆中,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都会带着我们姐弟三人,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踏上那条通往墓地的路。
跟着父亲,我们一路走出了村庄,爬上山坡,沿着小土路,走过杂草地,穿过酸枣树林,终于来到爷爷睡觉的地方。父亲指着那片小山丘,一一诉说着:这是你们的大老爷爷、二老爷爷,还有你们的爷爷。
每在一处墓地,父亲跪,懵懵懂懂的我们也便跟着跪。看着火光中的纸钱,父亲将白酒洒在周围的杂草旁,边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边为坟墓培上新土、除去杂草。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爷爷的存在,他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浮现。
返回的路上,父亲讲述着爷爷的故事。从一贫如洗的艰辛,到不怕艰苦的向新生活的奋发;从对我们的疼爱,到最后生病后的折磨。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更加了解爷爷,也更加怀念他。
随着父亲的讲述,那些关于爷爷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来。我记起了爷爷夏日里摇着扇子,为我们讲述古老故事的情景;记起了冬天里,他亲手为我们烤制红薯,那香甜的味道仿佛还留在舌尖;记得看到弟弟欺负我,他愣是拄着拐杖,追着教训弟弟。这个可爱的老头是有多疼爱他的大孙女呀!如今想起,眼中不禁泛起泪光。爷爷的爱,就像那山间的清风,无声却无处不在。每一次的回忆,都让我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尽管爷爷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教诲和爱会一直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清明,不仅祭奠故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岁月流转,亲情永驻,我们将带着这份深情,继续前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让爱与记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