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陕北高原,沉睡的矿山在暖阳中苏醒。走进张家峁矿业公司,目之所及,绿意涌动:边坡上成片的沙棘林随风轻摆,工业广场旁的鲜花竞相绽放,生态修复区里新栽的松柏挺立如哨兵……这座曾以“黑色”为底色的矿山,如今在春光的晕染下,化作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近年来,张家峁矿业公司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理念,以“春”为笔,以“绿”为墨,在黄土沟壑间书写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共赢篇章。
春染山川: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名片”
曾经的张家峁矿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大风起时,煤尘与沙土齐飞;暴雨过后,沟壑纵横处水土流失严重。面对生态修复难题,公司以“再造一个春天”的决心,启动“立体式生态治理”工程:在采空区实施“覆土-植草-造林”三步走策略,利用矸石填充沟壑打造梯田式绿化带,引进耐旱抗风的沙棘、柠条等植物构建生态屏障。
如今,站在山顶俯瞰,采煤沉陷区变身千亩生态公园,边坡网格护坡中紫穗槐与苜蓿交织成绿色棋盘,就连矿区排矸场也披上了“草毯花被”。
春耕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双生花”
春日的矿山,不仅是生态美的展示窗口,更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在521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如钢铁森林般整齐排列,采煤机滚筒切割煤壁溅起的火花,与巷道顶部LED灯带交织成流动的光河。集控中心内,操作员轻点鼠标,地面与井下生产数据实时联动,瓦斯浓度、设备状态、人员定位等信息一目了然。
公司创新推行“春安行动”,将隐患排查与季节性风险防控结合:针对春季风大干燥特点,升级抑尘网、喷雾降尘系统;开展供电线路“体检”,更换老化设备,一月份,块煤量同比增长136.34%,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春韵人文:矿山里的“诗与远方”
在张家峁人眼中,矿山的春天不仅是自然景色的焕新,更是文化活力的迸发。职工书屋中,青年技术员们围绕“双碳目标下的智能矿山建设”展开辩论;体育场上,拔河比赛的呐喊声与加油声此起彼伏;生态农场的温室大棚里,职工家属正采摘着今春第一茬草莓。公司打造的“五和”文化品牌,让硬核的矿山多了几分柔软的温度。
走进5G+智慧园区,科技感扑面而来:无人驾驶皮卡沿着预定路线穿梭自如,5G智能巡检机器人用“火眼金睛”扫描设备状态,选煤厂“黑灯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分选矸石与精煤。公司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建成“地质透明化、装备智能化、管控一体化”的智慧矿山体系,27个生产环节实现“少人化、无人化”。
春潮涌动,绿满矿山。公司以“绿”为底、以“智”为擎、以“和”为魂,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新路。当矸石山上的连翘花绽出金黄,当智能化工作面的数据流点亮星空,这座新时代的矿山正以昂扬姿态告诉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春天里,传统能源企业同样可以成为绿色发展的弄潮儿,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